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在各个时期的提现4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2-17 13:15:04

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在各个时期的提现4篇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在各个时期的提现  浅析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的实践现状前言  共同富裕的提法由来已久,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特征的预测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未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在各个时期的提现4篇,供大家参考。

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在各个时期的提现4篇

篇一: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在各个时期的提现

  浅析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的实践现状前言

  共同富裕的提法由来已久,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特征的预测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十分的慎重,见解也在不断发展,但他们对共同富裕这一点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们曾讲过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但与此同时,他们又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在某种意义上说,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正如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一样”。邓小平也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我国也越加注重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但是也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面临很多问题,诸如:贫富差距的扩大,且又继续拉大的趋势;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解的偏差等问题也是丞待解决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来源和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内涵

  (一)理论来源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就指出:在新社会的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2.在揭示资本主义的制度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存在的症结和由此带来的必然结果,进一步论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而这正是社会平安稳定的根本保证。(二)理论内涵一方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物质生活是基础,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理论发展研究

  (一)毛泽东首倡“共同富裕”,凝聚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大同之路。“共同富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党的正规文献中是一九五三年毛泽东主张的共同富裕中提出既要防止两极分化又要有所差别的集体同步富裕,他不主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始终坚持效率要为公平服务,公平是效率的目标。(二)邓小平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认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四)胡锦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五)十八大报告中有进一步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共同富裕这个基本要求。

  三、实践发展研究

  (一)中国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百分之八的增长速度。(二)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是一支最为重要的力量。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与资本主义国家个人富裕的道路不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高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四、在实践共同富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不清,邓小平所说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三者不是并列的,而是一个层层推进的立体结构。(二)同时中国现在贫富差距依然很大,两极分化严重,而且有拉大的趋势,所以怎样推动社会的共同富裕的发展依然很有价值。

  五、解决对策

  (1)适度:劳动者之间、各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必须适度。通过改革和完善公有制经济确保劳动者的整体利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调节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2)导向:适度地拉开收入差距在消除两极分化这一总目标指导下进行,让后者的社会主义原则制约并规定着致富手段以及利益主体收入差距的“度”。(3)既坚持目标又非常突出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结论

  纵观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我们党坚定不移的目标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通过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同时,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实践和探索,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共同富裕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在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已经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共同富裕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浅析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

  在中国的实践现状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龙燕

篇二: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在各个时期的提现

  浅谈中国的两极分化问题

  摘要: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邓小平提出了“部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三十多年过去了,回收展望,共同富裕尚未完成,两极分化却已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目录:一、两极分化的现状二、两极分化的根源三、两极分化的社会影响四、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对策

  正文:

  一、两极分化的现状

  现如今,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表现非常突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直观地了解到:1、《纽约时报》2006年2月26日转载联合国的数据说:“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大陆有18%的

  人口每天生活费支出不足一美元。”据此可以计算约有23500万贫困人口,在都市的每个角落中都有穷人。2、世界银行2006年12月1日发布的《贫困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穷人却更加贫穷了,不是相对贫穷,而是绝对贫穷。“从2001年至2003年,中国10%的贫困人口实际收入下降了2.4%。”这个数据一发表,打破了世界纪录,推翻了发展经济学提出的“水涨船高”的基本原理。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指出:“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相应比例仅为1.4%。”这就是说,贫富收入的差距达到了32.1倍。4、衡量贫富差别的基尼系数,这是一个中性指标,不带意识形态性质,二战后世界各国都在使用。国际上公认,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收入分配过于平均;在0.4以上,过于不平均,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国家统计局机关报《中国信息报》透露,中国的基尼系数,1984年为0.24,2004年为0.47,二十年翻了一番。而03年美国为0.408,日本为0.316。5、人均财富总量在低水平徘徊和奢侈品消费浪潮的汹涌澎湃,这是贫富两极分化的最好注脚——世界银行在第60届联合国首脑峰会期间公布了一份长达190页的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财富为9387美元,不到美国人均财富的2%。同时,安永最新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至2008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年增长率将达20%;2009年到2015年年增长率为10%左右;2015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将突破115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9%,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2%,这个数字证明中国人是普遍清贫的;全球第二,这个数字又证明中国人的高端消费能力是惊人的。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却恰恰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当少数人撑起奢侈品这款市场时,还有更多人在为生活必需品奔忙。

  二、两极分化的根源

  要探究两极分化的根源,首先要辨明“贫富差别”与“两极分化”的概念。从社会学的概念来说,“贫富差别”是一个大概念,它“差别”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差别”到没有节制发展时,就是“两极分化”。所以“两极分化”实际上“贫富差别”中的一种,是“贫富差

  别”极端的表现。贫富差别是由于按劳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等合理因素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允许接受的;但两极分化更多的是不合理因素,不合理因素是造成社会成员之间贫富悬殊的根源,也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悖的。

  既然要探究两极分化的根源,那我们就必须了解“两极”产生的原因。“富极”:一种是劳动致富的人群,如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工程师,像已经站在信息产业制高店的CEO,像巩俐、伏明霞这样的大牌文艺界、体育界、影视界的明星……对这样的人,人们什么话都没说的,他们靠的是本人才能、本领致富,他们在自己富的时候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国家积累了财富,所以他们富起来是应该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遗憾的是在“先富裕起来的人”中还有一群“暴富者”,靠的是权力,靠的是贪污贿赂,靠的是官商勾结,靠的是偷税漏税,靠的是机会不平等,靠的是钻制度和法律的空子……而必须指出的是,这部分恰恰是“富极”中的最最重要组成,“暴富群体”或“暴富阶层”的出现,的确是“两极分化”出现的一个重要标志。“贫极”:贫极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是被腐败现象“腐”出来的。“国企改制”的“改革”我国社会结构中一下子“改”出了5500万失业工人;“农村圈地运动”的“圈地”一下子“圈”出了4000余万的“三无农民”;“城市拆迁运动”的“野蛮拆迁”一下子“拆”出了没有统计数字、但是数量惊人的无房城市居民……类似现象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反思。二是被分配不公“分配”出来的。二十多年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职工工资占企业运营成本,由1980年最高时的17%不断下降到2007年的11%,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而在职工工资中,占大多数的工人群众的人均年收入,大体在七、八千元左右,而国企高管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相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大中型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现在还无法统计。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如上所述,仅有两千多元,处在最底层。三是失业人数的增加和杯水车薪的社会救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失业人口迅速增加,而社会救济却没及时跟上,这势必加剧贫富差距。四是不平等的机遇,社会上层已经形成稳定的关系网、利益圈,降绝大部分人排挤在外,使社会底层平民“上位”难度增加,两极差距不减反增。总的来说,社会的不公,导致了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使贫的更贫,富的更富,这才是两极分化且两极差距不断拉大的根源。

  三、两极分化的社会影响

  1、两极分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从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情况来看,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但实际生活质量反而有所下滑。这

  表明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的增长,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内的有效需求,影响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而两极分化则会严重挫伤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2、两极分化影响社会风气与社会稳定

篇三: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在各个时期的提现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保证人民获得财富的公平权利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人民享有共同致富的权利

  论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

  摘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我国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共同富裕将成为我们的“中心课题”,并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对共同富裕的内涵有充分的理解。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部分和整体的逐步富裕;是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关键词:共同富裕小康社会普遍富裕差别富裕全面富裕逐步富裕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围绕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构想。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对共同富裕思想有一个更加清晰和科学的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对共同富裕内涵的把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颇。因此,有必要重温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全面理解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质内涵。

  一、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富裕则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它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社会成员的富裕,其要旨在于要实现普遍富裕。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保证人民获得财富的公平权利;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人民享有共同致富的权利。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这种普通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现有财富的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作为一个社会公平的范畴,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全体社会成员在财富占有上的绝对

  平均,而是在生活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就是说社会成员因其素质的不同、对社会贡献的不同,在财富占有的多寡上也必然不一样。事实上,也只有承认富裕程度上的差别性,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才能为高层次的富裕提供示范。没有差别富裕,也就没有人民群众追求更富裕生活的积极性,就不会有全体人民高层次的普遍富裕。邓小平正是基于对共同富裕中所蕴含的差别富裕内涵的揭示,才勾画出先富、共富的战略构想,开辟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

  二、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然而,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这种富裕与现代文明是相背离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认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邓小平在谈到小康目标时,用的是“小康社会”,也就是说小康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概念。同样,我们认为共同富裕也不单是一个物质上富裕的问题,而是一个包含物质生活在内的、体现社会成员各方面生活富裕在内的综合概念。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称得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物质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人们精神生活的充实、社会生活的协调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富裕上,如果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所谓的道德、理想就难以得到切实保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富裕了,人的追求就会向精神生活发展。邓小平说:“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物质生活是基础,但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人民生活的改善并不单指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各方面生活全面提高的问题。事实上,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以后,精神生活将成为决定人们富裕和

  幸福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方面,物质生活的富裕必须有赖于精神生活的指导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拥有

  闲暇时间将成为富裕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如果没有精神生活作依托,闲暇时间不仅无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反可能成为滋生惰性、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的温床。

  精神富裕的价值,不止是它和物质富裕是互相、制约的,而且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谈到一国的综合国力时,通常主要指该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实力的总和。但社会的发展日益表明,一国的精神凝聚力也应当是其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不行,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还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共同富裕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二是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邓小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根源于我国生产力总体落后、发展又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所以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并且它不等于同步富裕和同等富裕,与同步富裕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从逐步富裕的方法上来看,它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在区域经济发展上,要实行非均衡与均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通过积极的非均衡促进相对的均衡,即:一方面鼓励一切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加快全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帮助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即充分发挥市

  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反对平均主义;再次分配应注重公平,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在处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收入上,要进一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四、共同富裕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时,并不意味着将来有一天实现了共同富裕,人类就不再前进、社会就至此停滞了。共同富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细枝末节上的描述,而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和理想的一种形象概括。共同富裕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今天所谓的共同富裕只是相对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普遍贫穷而言的。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单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问题,而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的目的全在于实现共同富裕;是指共同富裕本身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并把人类引入共产主义阶段共同富裕的大门。共同富裕的动态过程性,也是由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无止境性决定的。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追求富裕的历史。所谓理想,在今天是实现低层次的共同富裕,在明天就是追求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只要人类还在,理想就不会湮灭,对富裕的向往和追求就不会停止。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刻内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实现“五个

  统筹”。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对共同富裕思想有全面、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用它来指导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必定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9.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论文在线:s://

篇四: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在各个时期的提现

  反而出现的问题是东西部地区差异城乡发展区域差异变得越来越大当东部地区的人们住着高楼大厦中虽然更多的人是为住房而烦恼时西部地区的人们却只有泥墙几间小孩子连读书也读不起老人还要上山砍柴衣服穿的是破烂甚至吃的还成问题

  共同富裕与现今社会情况

  邓小平说过:“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算是走了邪路了。”他说,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是社会主义的目标。而现在,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房价居高不下,公务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国企垄断,基尼系数已突破国际警戒线,物价上涨,工人工资却仍原地不动„„如此多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稳定的危险因素。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题,二是不搞两极分化。他指出我们发展生产力,创造的财富归人民所有,不允许出现两极分化。而如今的情况是,虽然共有制是占主体了,国有资产是占最大比重的,但是那些国有企业的钱是从老百姓身上抢去的,中石油、中石化油价上涨厉害,央企迟迟不肯退出房地产市场,利益集团对政府影响之大,难道公有制是这样被利用的吗?这样下去,这个社会主义继续下去还有什么意义,跟资本主义还有多少差别?此外,今年的CPI指数已突破5%,而工人的工资呢,又涨了多少呢,虽然说中国人均GDP已快接近3000美元,但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到达这个数字的,有多少人的工资在一两千人民币这条线上挣扎?富士康14跳,又跳出来什么呢?涨工资涨工资说得很好听,但终究有没有落实下来呢?如果不是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老早游行示威、罢工不断了。而虽然说,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但是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不会稳定的,而生产力没有稳定的环境又何来发展呢?如此下去,我们的社会主义迟早会走上邪路的。邓小平也说过,达到共同富裕,要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现在,东部地区是发展起来了,但对中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城市是发展起来了,但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没有那么强烈。反而出现的问题是,东西部地区差异,城乡发展区域差异变得越来越大,当东部地区的人们住着高楼大厦中(虽然更多的人是为住房而烦恼)时,西部地区的人们却只有泥墙几间,小孩子连读书也读不起,老人还要上山砍柴,衣服穿的是破烂,甚至吃的还成问题。我国的基尼系数已到达0.49,理论上社会已经很不稳定,之所以现在人们还没有“反”是因为现在他们的生活比起30年前已经好了很多,但是如果再这样下去,人们迟早是要反的。政府一直在提,要“提低、扩中、调高、保困”,到底做到哪里去了。福布斯内地富豪榜又出来了,我国又有亿万富翁闯进世界富人榜了,这值得高兴吗?这是拿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少的代价换来的!现实社会中日益严重的贪污腐败,日益严重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社会的财富日趋高度集中,还有多少人能想起来邓小平说过的“先富帮后富”的要求。当比尔·盖茨来中国募捐,中国那些富人是怎样的,推脱,逃避,媒体上还说这是不受外国控制。本人是不知道这个不受外国控制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这些人不肯承担社会责任却是真实的。章子怡的“诈捐门”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而贫富差距导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仇富心理”“仇和穷心理”的出现,如此下去,中国社会的稳定将会被破坏,中国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国际上都在嘲笑朝鲜的贫穷和落后,但我们有时候又不得不羡慕它,至少他们的民族是团结的,他们的分配,虽然我不知道,但肯定是比中国的社会要公平。朝鲜人民的幸福感也绝对要比中国人民要高。最近中国社科院公布说,目前为止中国的GDP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中国的政府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但是,在共同富裕这个问题上我国要做的还有更多。什么叫共同富裕?曾在贴吧上看到过:共同富裕就是先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再消灭富不起来的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虽然说这是有些极端的,但却给我们敲了警钟。老人家生病,

  没有钱去医院,就一直拖着,甚至还出现怕拖累儿女而上吊的情况,这绝不是假话,这些事都是身边存在着的。那些贫穷的人活不下去了,就只有死亡一条路„„其实老百姓很容易满足的,他们每个月受到几十块钱的补贴就已经十分高兴,虽然这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日常生活。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国家能一直买进不断下跌的美元,减免一些国家的欠债,也常常看到温家宝总理带着大商团去欧洲下几百亿的大单,将资金注入濒临破产的国家,却不能给贫困人群多发一些补贴。国家的蛋糕被做得那么大,分给老百姓的却少得可怜。虽然外政也很重要,但国内的情况就能这样被忽视了吗?我相信邓小平说的话,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不能被避免,况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一下子就飞到共产主义那边去,很多问题必然要出现,但也要慢慢解决。所以我认为中国目前的情况并不能说是在走邪路,只是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荆棘而已,但如果这种情况在2020年前还不能被解决或缓解的话,那么社会主义真要走上邪路了。

推荐访问: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在各个时期的提现 两极分化 消除 共同富裕
上一篇:我眼中的共同富裕作文10篇
下一篇:2023年我国现阶段如何推进共同富裕 【完整版】

Copyright @ 2010 - 2024 言曲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言曲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02143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