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10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9-21 20:20:02

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10篇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1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10篇

篇一: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水务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 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稿)

 各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本市建筑垃圾分类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和《北京市建筑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实施建筑垃圾分类处置

  2 本市全面鼓励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推进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造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本市对建筑垃圾按照资源类和处置类进行分类利用(或处置), 资源类建筑垃圾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由产生单位按“市场主导、适当调控”原则实施利用,确需跨省利用的,产生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利用的有关规定,到本市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同意后方可跨省利用。

 处置类建筑垃圾包括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原则上要求就近处置,不得跨区处置。建筑垃圾产生总量超出本行政区域处置能力,确需跨区处置的,由工程所在地区城市管理部门向市城市管理委报告,由市城市管理委协调处置,产生地人民政府应按照《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要求,承担相关补偿费用。

 (一)工程渣土。主要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基础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包括可利用价值的 表层土、开槽黄土、开槽砂石,以及混合碎料和垃圾等无法直接利用的 杂填土。其中:

 表层土和开槽黄土应单独收集和直接利用,优先用于土地复垦、土壤改良、绿化造景和矿坑修复等生态建设修复工程,其次用于工程回填、地形堆砌等工程建设需要,暂时不能利用的,产生单位应合理选择地点进行存放。

 开槽砂石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加工为再生砂石料

  3 后,方可进入混凝土搅拌站、预制构件、预拌砂浆、道路无机结合料场等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使用。鼓励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企业联合运行。进入建筑材料市场的再生砂石料,供应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出具开槽砂石来源资料、产品型式检验报告、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对再生砂石料进行质量抽样检测。

 杂填土应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或填埋场处置。

 (二)工程泥浆。主要指钻孔桩基施工、地下连墙施工、泥水盾构施工、水平定向钻及泥水顶管等施工产生的泥浆。鼓励采取就地清洗、泥沙分离等资源化处置方式处置。无法就地处置的,可晒干后,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进行处置,严禁未经晒干的工程泥浆直接外运。

 (三)工程垃圾。主要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料。其中,金属类弃料,宜通过简单加工作为施工材料或工具,直接回用于工程。无机非金属类弃料,如废弃砼砌块类、废弃砖渣类、废弃混凝土类等,鼓励设置场内处置设备进行资源化利用。难以就地利用的,应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进行处置。严禁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混入工程垃圾。

 (四)拆除垃圾。主要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弃料。鼓励在拆除现场就地设置临时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进行处置。不具备现场处置条件的,应按就近原则,选择周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进行处置。

  4 (五)装修垃圾。主要指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应按就近原则选择具备装修垃圾分拣或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进行处置,由装修垃圾产生者承担运输处置费用。

 二、优化调整建筑垃圾备案登记制度 (一)优化调整建筑垃圾消纳备案。本市建设工程项目不再办理“建筑垃圾消纳备案”,该备案仅服务于居民装饰装修和村民房屋拆除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清运处置,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申请办理。“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细化为“处置备案”和“利用备案”,由工程施工总包单位和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承担单位申请办理。其中,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的处置情况在“处置备案”中体现;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的利用情况在“利用备案”中体现。

 (二)实施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落实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本市“建筑垃圾消纳备案”“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准运许可”“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所许可”分别承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中的“排放核准”“运输核准”“处理核准”。严格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的事项,继续执行原有程序,按照行政许可告知承诺有关规定办理。

 (三)细化消纳处置场所登记制。在京开设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土方贮存场、就地资源化处置设施、临时性资源化设施、固定式资源化处置工厂,均应向设施所在地的区城市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有关信息录入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与服

  5 务平台。场所关闭后,应于 6 个月内完成积存建筑垃圾处理,实现场清地净。

 三、强化建筑垃圾全链条闭环管理 (一)继续推行“一体化”发展模式。本市实施建筑拆除和资源化利用一体化管理。鼓励工程发包单位将建设和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的施工单位或由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和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以下简称“一体化企业”)。工程发包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业绩、设备和人员等情况进行核实。

 (二)强化源头监控。全市规模以上新开工土方工程应安装车牌识别和洗轮机监测装置,监测信号接入本市施工扬尘监控平台。鼓励建设规模 2 万平米以上的工地,应安装称重系统,计量数据接入相关市级平台。

 (三)强化运输监管。本市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应符合本市有关标准,车辆加装右转弯补盲和提醒等安全辅助装置,监控信号接入本市建筑垃圾管理与服务平台。选择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参与运输的施工企业,在年度绿牌工地评选中予以加分。

 (四)强化末端计量。本市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应符合建筑垃圾闭环可追溯管理要求,按照《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设置双向称重系统、车辆识别和扬尘污染实时监控等装置,并将场区内进出场车辆、载重物资等信息实时传输至本市建筑垃圾管理和服务平台。

 (五)平台数据共享。本市建筑垃圾管理与服务平台与

  6 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交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建设的相关平台共享工程规划、施工、车辆进出、称重计量、行政处罚等信息,实现建筑垃圾“产、运、消、利”全流程在线监控。

 四、大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 (一)永临结合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 。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细化调整为就地处置设施、临时处置设施、永久处置设施。鼓励具备条件的施工(拆除)单位,在工程红线内建设建筑垃圾筛分、破碎生产线,对建筑垃圾实施就地处置,竣工前应将处置设施拆除并恢复原状。各区应将建筑垃圾永久处置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除核心区外,每个区应具备不少于 2-3 处永久(或临时)性设施。临时设施应达到《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导则》(京建发〔2015〕395 号)中三类设施及以上标准,设施用地应取得区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同意,扬尘防控措施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具备条件的按照《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要求办理相关规划手续,设置期限宜不超过 3-5年;永久设施应满足《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导则》中二类设施及以上标准,取得规划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

 (二)试点放开土方自主循环市场。严格落实《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建设单位有土方使用需求的,应在建筑垃圾治理方案中注明需求信息(包括工程名称及场所、土方需求量和使用期限等),自行在北京市建筑垃圾管

  7 理与服务平台登记。自 2022 年 7 月 1 日起,各区城市管理部门在审查登记信息时,不再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其他任何证明材料及回填利用协议,只对用土需求点真实性进行核验。自行登记信息的土方利用场所,使用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发生违规运输、违规消纳行为的,取消登记信息,且一年内不再受理其登记申请。

 (三)强制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以及国有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在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及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按照《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主要种类及应用工程部位》(京建发〔2019〕148 号附件)要求,在指定工程部位应用尽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最低不少于 10%。针对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以及国有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在施工程,应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工艺调整。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监督考核。市、区两级相关主管部门应组织专项核查或检查,按照相关部门职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处理。市城市管理委牵头,会同相关主管部门依据《北京市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京管发〔2019〕54 号),对各区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推动情况,实施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二)严格备案审查。城市管理部门在《建筑垃圾处理备案》和《建筑垃圾利用备案》事后审查时,应核对工程报

  8 备的建筑垃圾产生量与工程规划设计文件和地勘报告中记录的产生量是否一致。在日常核查中发现产生量误差 15%以上或未按要求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予以撤销备案,并移送城管执法部门按《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对施工单位实施处罚。

 (三)加强行业监管。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园林绿化、水务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将施工许可信息即时向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并在现场检查时,核验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建筑垃圾处理备案》和《建筑垃圾利用备案》有关要求,规范处置建筑垃圾、利用土石方、使用再生产品。未按规定处置(或利用)的应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纳入北京市建筑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四)严格资金监管。发展改革部门要督促政府投资或补助的工程项目,进一步提高利用再生产品的比例。工程项目建筑垃圾处置和利用的资金使用情况应规范核算,符合《预算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在进行审核审计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

 (五)严格设施用地。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含就地、临时、永久)一律不得占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且符合《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存在违法情况的原有已建成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已取得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和规划自然资源部门选址意见的,应按处置时限进行拆除并实现“场清地净”;未拆除或没有落实“场清地净”要求的,视情况开展后续违法认定和处置工作。

  9 六、有关说明 (一)本文件自 2022 年 x 月 x 日起实施。

 (二)本文件实施之日起,原《北京市建筑垃圾分类消纳管理办法(暂行)》(京管发〔2018〕142 号)废止。原《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意见》(京建法〔2018〕7 号)与本文表述不一致的,以本文为准。原《关于做好建筑垃圾行政许可改革实施告知承诺审批工作的通知》(京管发〔2020〕29 号)与本文表述不一致的,以本文为准。

篇二: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

 正确处理基础设施公益性与经营性关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改革,探索有利于长期发挥基础设施网络效益的长效机制,增强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一、 发展原则 (一)坚持系统谋划

 贯彻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和项目布局,打破行政区划、部门分割和行业限制,适度超前规划建设,科学把握规模、速度、标准,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发展的先行引导作用。

 (二)坚持优化提升

 坚持人民至上,以提质增效、优化提升作为实现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以方便适用为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从“规模扩张”向“精益求精”内涵式发展,协同高效推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促进供需精准匹配,使人民群众共享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成果。

 (三)坚持融合共享

 精准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和融合共享的时代特点,着力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思路,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突破既有产业技术边界,促进基础设施与新技术和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实现空间共用、设施共建、功能互补。

 (四)坚持绿色安全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发展前提,节约资源、提升效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营全周期低碳管理,助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底线思维,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和应急防护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抵御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

 (五)坚持改革创新

 正确处理基础设施公益性与经营性关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改革,探索有利于长期发挥基础设施网络效益的长效机制,增强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二、 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

 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对广州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既带来新发展机遇,又提出更高发展要求。

 (一)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求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关于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要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广州要补齐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推动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

 (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要求推动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以广州等城市为核心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更高水平的全球竞争。“十四五”期间,广州须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推进以 5G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绿色、融合发展,支撑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三)建设国际大都市,要求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

 落实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须遵循超大城市发展规律,适度超前安排城市基础设

 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城市高质量永续发展,支撑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和国际大都市建设上新水平。

 三、 加快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完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动形成“固定式为主、移动式为辅”的产业模式。建设临时消纳场,依托现有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在南沙区、增城区、白云区等地建设资源化利用基地和装修垃圾分拣中心等设施,新增消纳容量 1000 万立方米,资源化利用基地处理能力 900 万立方米/年。积极推广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研究出台相应技术标准。完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设计,探索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监管机制,规范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管理,确保建筑废弃物高效、有序、安全处置。构建以大中型转运站为核心的现代化收运体系,提高垃圾分类收运能力加快推进我市大中型垃圾转运站建设,切实解决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转运能力不足问题。结合各区用地规划情况和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特点及要求,按照集约用地原则,新建一批大中型垃圾转运站,推进现状小型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促进垃圾转运系统现代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

 四、 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扩容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加快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应急综合处理项目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等垃圾焚烧厂建设,新增焚烧处理能力 1.6 万吨/日。完成福山生物质综合厂二期和南沙、花都、从化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 1900 吨/日。新(扩)建兴丰应急填埋场第三填埋区、增城棠厦填埋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二期项目等,新增填埋库容 500 万立方米以上。到 2025 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超过 3 万吨/日,餐厨生化处理能力达 4800 吨/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资料来源:《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

篇三: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垃圾处理 方案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项目当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就是在对建筑物拆迁拆除时产生的建筑垃圾。

 名 中文名 建筑垃圾处理 式 处理方式 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象 处理对象 固体废弃物 状 处理现状 起步较晚

 目

 录 录

 

 1 基本信息 

 2 处理现状 

 3 处理状况 

 4 处理对策 

 5 处理方式 

 6 综合利用 1 基本信息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项目当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就是在对建筑物拆迁拆除时产生的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广泛地侵蚀作用,对于建筑垃圾如果实行长期不管的态度,那么对于城市环境卫生,居住生活条件,土地质量评估等都有恶劣影响。首先大量的土地堆放建筑垃圾后,会降低土壤的质量,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建筑垃圾堆放于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一些粉尘颗粒会悬浮于空气中,有害人体健康;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长期的堆积是建筑垃圾的有害物质渗入到地下水域,污染水环境;如果建筑垃圾在城市中堆放的话,对城市环境,美观度都不利;建筑垃圾的堆放可能存在某些安全隐患,随时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故。

 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1、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易产生安全隐患

 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郊区,坑塘沟渠多是建筑垃圾的首选堆放地,这不仅降低了对水体的调蓄能力,也将导致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的降低。

 建筑垃圾对水资源污染严重—武原丞 2、建筑垃圾对水资源污染严重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渗滤液或淋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堆放场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垃圾在搬运过程中散落在堆放场附近的水塘、水沟中;垃圾堆放场淋滤液在地表漫流,流入地表水体中;垃圾堆放场中淋滤液在土层中会渗到附近地表水体中。垃圾堆放场对地下水的影响则主要是垃圾污染随淋滤液渗入含水层,其次由受垃圾污染的河湖坑塘渗入补给含水层造成深度污染。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 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建筑垃圾影响空气质量—武原丞 3、建筑垃圾影响空气质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环境,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空气质量。

 我国的建筑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然而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如建筑垃圾废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 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建筑垃圾占用土地 降低土壤质量—武原丞

 4、建筑垃圾占用土地 降低土壤质量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垃圾与人争地的现象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大多数郊区垃圾堆放场多以露天堆放为主, 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其中包含有城市建筑垃圾中的油漆、涂料和沥青等释放出的多环芳烃构化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液渗入土壤中,从而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如过滤、吸附、沉淀,或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造成郊区土壤的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

 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会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另外城市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其将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这将使作物中重

 金属含量提高。受污染的土壤,一般不具有天然的自净能力,也很难通过稀释扩散办法减轻其污染程度,必须采取耗资巨大的改造土壤的办法来解决。

 2 处理现状 中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自2006 年以来,中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只能是绝大部分进行混合收集。

 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

 ③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

 ④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3 处理状况 建筑垃圾处理迫在眉睫,城市的大量拆迁,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的危害已经给大家详细说明。但是遇到建筑垃圾该怎么处理,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探讨建筑垃圾破碎、建筑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几点观点?

 一、 建筑垃圾何去何从?

 当前,在如火如荼的新城市建设中,城中村改造、拆临拆违、旧城改造等工程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变得越来越美的同时,建筑垃圾产生量却在与日俱增,成为环境保护的又一大难点。建筑垃圾犹如城市建设的伴生“疮”,既侵占土地,还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带来围城之患,若不及时有效治理,必将后患无穷。城市建筑垃圾治理有望破局,但任重道远。

 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垃圾数量不断猛增。2011 年 6 月各地都启动重建改造工作的片区城中村重建改造项目工地,粉刷一新、一人多高的围墙里,被拆得千疮百孔的建筑物旁,没有运走

 的大量建筑垃圾散落在近百亩空地上。而在部分片区改造施工现场,各种大型拆迁机械正在全速运转,一间间房屋瞬间轰然倒地,在腾起的团团尘雾下顷刻间变成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

 这两处工地的建筑垃圾仅是中国各大城市成百上千个施工点的缩影。按照相关规定,主城区建筑垃圾只能在晚上固定时间段转运。每到这种时候,成群结队的渣土车穿行在城市大街上,车声隆隆,场面甚是壮观。尽管如此,城里产生的建筑垃圾并未见少,仍然此生彼长。

 违规消纳不断,污染形势日益严峻。长期以来,巨量的建筑垃圾,在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埋下了更多的污染隐患。据了解,自 2008 年以来,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处置场所,城市大量建筑垃圾多采取扔弃、填埋等简单方式处理。

 侵占土地、随意丢弃填埋、看得到的粉尘,乃至下雨天从垃圾堆流出的污水,只是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的冰山一角。据了解,由于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属于难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它们被埋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垃圾早已被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回收利用步履蹒跚而解决问题又迫在眉睫的中国,建筑垃圾的归途到底在哪里?

 据了解,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对城市城中村改造中建筑垃圾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后认为,自 2007 年以来,各大城市建筑垃圾的产生呈现出数量巨大、产生周期集中等新特点,要改变建筑垃圾现状主要还是采取回填、填埋和露天堆放为主的方式,急需新的处理渠道,以科学、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庞大的建筑垃圾,各城市以资源化处理为主,

 工程弃土将以回填、复垦、覆土绿化为主,逐步降低以回填和填埋方式处置建筑垃圾的比例以新型的资源化处理基地替代传统的消纳场。2012 年,昆明市建成 1 个~2 个工艺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先进的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理示范工程,主城 4 区各建成一个过渡性建筑垃圾处置场并投入运营,完成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生产力布局,2012 年年底,力争实现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率达 100%、资源化利用率达 95%以上的目标。

 4 处理对策 既需要考虑建筑垃圾产生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其相关的处理以及后续的操作,进而在此过程中能够将其很好的处理。进而也可以加快工程的建设。也需要在建筑垃圾产生的过程中,考虑相应的安全隐患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进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国城市在对建筑垃圾处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①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该如何处理就需要有组织进行协调解决,各建筑施工有关单位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要建立健全渣土设置与管理专项方案,对工地内建筑渣土的产生、防尘措施、处置等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②提高建筑垃圾的技术处理水平。城市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缺乏对建筑垃圾的有效技术处理。尤其是对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堆存的技术国内企业还少有研究。城市相关部门应尽快帮助协调并依靠企业技术研发解决在建设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

 ③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及回收利用率较低,建筑垃圾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填埋场堆放或填埋,不但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而且对土壤、水源、植被等自然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同时,在运输过程中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

 所以对于那些分拣出来不能利用的垃圾要合理处置,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④政府要为建筑垃圾处理提供资金保障。建筑垃圾废料不是商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经过加工处理再利用后才会产生新的价值。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利用过程中,常常使处理单位无利润可图,缺少了积极性,直接影响利用工作的进行,因此必须由政府通过某种渠道在利用过程中给予经济补助。

 ⑤建立健全合理的政策法规。近些年来,我国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虽已有清醒认识,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条例,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及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的条款还不完善。所以,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实行有效地奖惩制度。

 5 处理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垃圾总量的 30%~40%,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主要有:

 (1)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

 (2)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

 (3)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

 (4)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

 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

 (5)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

 (6)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

 (7)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

 (8)废玻璃、废塑料、废陶瓷等建筑垃圾视情况区别利用。

 (9)废旧砖瓦为烧粘土类材料,经破碎碾磨成粉体材料时,具有火山灰活性,可以作为混凝土掺合料使用,替代粉煤灰、矿渣粉、石粉等。

 6 综合利用 建筑垃圾的减量化:

 第一,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建筑材料浪费及垃圾大量产生。在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大多数以民工为主,他们普遍素质不高,施工技术水平偏低,这对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工质量,将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在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因建筑施工质量返工引起的垃圾量比例较大,而且造成材料浪费。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应用总结出来的办法,把施工质量隐患防范于未然。

 第二,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在施工现场上的许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员注意就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产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浆、混凝土、三分头砖等,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再利用,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费用。

 第三,推广新的施工技术,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提高结...

篇四: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区首帕张村城中村改造项目(金辉长安云筑)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陕西顺隆建设有限公司 金辉长安云筑项目部

 2021 年 8 月 18 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2 二、 编制依据 ----------------------------------------------------------------------------- 3 三、总体策划 ------------------------------------------------------------------------------ 4 四、源头减量措施 ------------------------------------------------------------------------ 6 五、分类收集与存放措施 -------------------------------------------------------------- 9 六、 就地处置措施 --------------------------------------------------------------------- 10 七、排放控制措施 ----------------------------------------------------------------------- 11 八、保障措施 ----------------------------------------------------------------------------- 11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长安区首帕张村城中村改造项目(金辉长安云筑)位于西安长安区靖宁路交韦曲北街西北角,由 1#、2#、3#、4#、5#、6#、7#、8#、9#、10#、11#、12#楼及周边车库组成,1#、2#、3#、4#、5#、8#楼为高层住宅;6#、7#、9#、10#、11#、12#楼为多层洋房;1#楼及公建建筑面积为:29584.19 ㎡;2#楼及临街商业建筑面积为:27521.901㎡;3#楼及公建建筑面积为:25023.52;4#楼及公建建筑面积为:15781.61;5#楼及公建建筑面积为:29812.22;6#楼建筑面积为:3938.63 ㎡;7#楼建筑面积为:8473.98 ㎡;8#楼及公建建筑面积为:14075.3;9#楼及公建建筑面积为:3938.63;10#楼及公建建筑面积为:3938.63;11#楼及公建建筑面积为:4253.12;12#楼及公建建筑面积为:3495.95;车库建筑面积为:49845 ㎡;总建筑面积为:219831.09㎡, 地上 2--33 层、地下 1--2 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1-10 号楼为精装交付,11-12 号楼为毛坯交付;其中 1#、4#、5#、8#楼为铝合金模板工艺。2#、3#楼为钢模板工艺,其余均为木模板;内隔墙除厨房卫生间外均为 ALC 预制轻质隔墙板,厨房、卫生间为多孔砖,外墙及公区为蒸压加气块。

 二、各责任主体名称 建设单位 陕西嘉磐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上海颐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陕西顺隆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西安普迈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崔赫磊、贺阳、黄伟 总监理工程师 邓平均 技术负责人 陈国桢 专业监理工程师 姚军涛

 二、 编制依据

 1、《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

 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

 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

 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5、《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 50743

 6、《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

 7、《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

 8、《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0

 9、《再生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443

 10、《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T 468

 11、《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CJ/T 400

 12、《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实心砖》JG/T 505 1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4、建质〔2020〕46 号 15、建办质函〔2020〕505 号 16、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图册 三、总体策划

 一、减量化目标 资源名称 减量目标 废 弃 能 源 钢筋 2% 水泥 1.5% 混凝土 2% 木材 2% 砌体 2% 水泥 1.5% 二、工作原则

 通过施工图纸深化、 施工方案优化、永临结合、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重复利用、 施工过程管控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不降低设计标准、不影响设计

 功能的前 提下,与设计人员充分沟通,合理优化、深化原设计,避免 或减少施工过程中拆改、变更产生建筑垃圾。

 三、组织架构

 四、工程各阶段建筑垃圾成因分析及产生量预估 施工阶段 垃圾成因 产生量预估 解决方法 基础开挖 土方外运洒落 0.5m³ 平衡挖方与填方量,减少场地内土方外运量 基坑支护 肥槽外放 1m³ 护坡桩等垂直支护技术,避免放坡开挖,减少渣土

 护坡喷涂 产生 灌注桩 破桩头 500m³ 采用智能化灌注标高控制方法,减少超灌混凝土,减少桩头破除建筑垃圾量 钢筋工程 钢筋废料 2T 现场设置钢筋集中加工场,从源头减少钢筋加工产生的建筑垃圾。钢筋连接采用螺纹套筒连接技术 模板工程 模板裁切 损坏 50m³ 采用钢模板、铝合金模板、可重复利用、高周转的高质量木模板 混凝土工程 估方偏差 50m³ 精确算量、余量浇筑现场临时道路 架体工程 钢管损坏 50m 自动爬升(顶升)模架支撑体系 管件合一的脚手架 砌体工程 砌块切割 10m³ 采用 ALC 轻质隔墙板,减少小砌块的切割损失 抹灰工程 抹灰洒落 3m³ 采用 ALC 轻质隔墙板,减少工程抹灰量 安装工程 墙体开洞 1m³ 墙体预埋套管 四、源头减量措施

 4.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应通过施工图纸深化、 施工方案优化、永临结合、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重复利用、 施工过程管控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4.2 施工单位应在不降低设计标准、不影响设计功能的前 提下,与设计人员充分沟通,合理优化、深化原设计,避免 或减少施工过程中拆改、变更产生建筑垃圾。

 1 地基基础优(深)化设计:结合实际地质情况优化 基坑支护方案、优化基础埋深和桩基础深度等;

 2 主体结构优(深)化设计:优化并减少异形复杂节点、节约使用结构临时支撑体系周转材料等;

 3 机电安装优(深)化设计:采用机电管线综合支吊架体系、机电结构连接构件优先预留预埋、机电装配式等;

 4 装饰装修优(深)化设计:采用装配式装修、机电套管及末端预留等。

 4.3 在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应支持施工 单位对具备条件的施工现场,水、电、消防、道路等临时设 施工程实施“永临结合”,并通过合理的维护措

 施,确保交付时满足使用功能需要。

 1 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充分利用原有及永久道路基层,并加设预制拼装可周转的临时路面,如:钢制路面、装配式混凝土路面等,加强路基成 品保护; 2 现场临时围挡应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围墙,或永久围墙;

 3 现场临时用电应根据结构及电气施工图纸,经现场 优化选用合适的正式配电线路;

 4 临时工程消防、施工生产用水管道及消防水池可利用正式工程消防管道及消防水池;

 5 现场垂直运输可充分利用正式消防电梯;

 6 地下室临时通风可利用地下室正式排风机及风管;

 7 临时市政管线可利用场内正式市政工程管线;

 8 现场临时绿化可利用场内原有及永久绿化。

 4.4 施工现场办公用房、宿舍、工地围挡、大门、工具棚、 安全防护栏杆等临时设施推广采用重复利用率高的标准化设施。

 4.5 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方案,合理确定施工工序,实现精细化管理。

 4.6 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和标高,合理优化施工工艺和施 工顺序,平衡挖方与填方量,减少场地内土方外运量;

 2 基坑支护选用无肥槽工艺,例如地下连续墙、护坡 桩等垂直支护技术,避免放坡开挖,减少渣土产生; 3 根据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精确计算材料用量,鼓 励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减少基坑支护量;

 4 根据现场环境条件,优先选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如:可拆卸式锚杆、金属内支撑、SMW 工法桩、钢板桩、装 配式坡面支护材料等;

 5 在灌注桩施工时,采用智能化灌注标高控制方法,减少超灌混凝土,减少桩头破除建筑垃圾量;

 6 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的工程,地下连续墙经防水处理后作为地下室外墙,减少地下室外墙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

 7 深大基坑开挖需设置栈桥时,优先选用钢结构等装配式结构体系,并充分利用原基坑支护桩和混凝土支撑作为支撑体系 4.7 在主体结构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 钢筋工程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现场设置钢筋集中加工场,从源头减少钢筋加工产生的建筑垃圾。钢筋连接采用螺纹套筒连接技术;

 2 地面混凝土浇筑采用原浆一次找平,实现一次成型,减少二次找平。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及高精度砌体施工技术,减少内外墙抹灰工序。建筑材料通过排版优化采用定尺,减少现场切割加工量;

 3 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免临时支撑体系,如:利用可拆卸重复利用的压型钢板作为楼板底模等。采用临时支撑体系时,优先采用可重复利用、高周转、低损耗的模架支撑体系,如:自动爬升(顶升)模架支撑体系、管件合一的脚手架、金属合金等非易损材质模板、可调节墙柱龙骨、早拆模板体系等。

 4.8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机电管线施工前,根据深化设计图纸,对管线路由进行空间复核,确保安装空间满足管线、支吊架布置及管线检修需要;

 2 安装空间紧张、管线敷设密集的区域,应根据深化设计图纸,合理安排各专业、系统间施工顺序,避免因工序倒置造成大面积拆改;

 3 设备配管及风管制作等优先采用工厂化预制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减少现场加工产生的建筑垃圾。

 4.9 在装饰装修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推行土建机电装修一体化施工,加强协同管理,避免重复施工;

 2 门窗、幕墙、块材、板材等采用工厂加工、现场装配,减少现场加工产生的建筑垃圾;

 3 推广应用轻钢龙骨墙板、ALC 墙板等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的建筑围护材料。

 4.10 应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物资采购、运输计划,选择合适的储存地点和储存方式,全面加强采购、运输、加工、安装的过程管理。鼓励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筹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的调配。

 4.11 鼓励采用成品窨井、装配式机房、集成化厨卫等部品部件,实现工厂化预制、整体化安装。

 4.12 应结合施工工艺要求及管理人员实际施工经验,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预制下料排版及虚拟装配,进一步提升原材料整材利用率,精准投料,避免施工现场临时加工产生大量余料。

 4.13 设备和原材料提供单位应进行包装物回收,减少过度包装产生的建筑垃圾。

 4.14 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进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严把施工质量关,强化各工序质量管控,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或修补。加强对已完工工程的成品保护,避免二次损坏。

 4.15 应结合 BIM、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全过程管理机制。鼓励采用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与施工现场各项管理的有机结合。

 4.16 应实时统计并监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排放。

 五、分类收集与存放措施

 5.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

 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按《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 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

 2 施工现场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按材料的化学成分 可分为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混合类;金属类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废弃物质,如废弃钢筋、铜管、铁丝等; 无机非金属类包括天然石材、烧土制品、砂石及硅酸盐制品的固体废弃物质,如混凝土、砂浆、水泥等; 混合类指除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以外的固体废弃物, 如轻质金属夹芯板、石膏板等。

 3 鼓励以末端处理为导向对建筑垃圾进一步细化分类。

 5.2 应制定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管理制度,包括建筑垃圾具体分类,分时段、分部位、分种类收集存放要求,各单位各区域建筑垃圾管理责任,台账管理要求等。

 5.3 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分类收集及存放

 1 结合土方回填对土质的要求及场地布置情况,规划现场渣土暂时存放场地。对临时存放的工程渣土做好覆盖,并确保安全稳定;

 2 施工时产生的泥浆应排入泥浆池集中堆放,泥浆池宜用不透水、可周转的材料制作。

 5.4 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分类收集及存放

 1 应设置垃圾相对固定收集点,用于临时堆放;

 2 应根据垃圾尺寸及质量,采用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收集,提升收集效率;

 3 应设置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混合类等垃圾的堆放池,用于垃圾外运之前或再次利用之前临时存放。易飞扬的垃圾堆放池应封闭。垃圾堆放池宜采用可重复利用率高的材料建造;

 4 垃圾收集点及堆放池周边应设置标识标牌,并采取喷淋、覆盖等防尘措施,避免二次污染。

 5.5 施工现场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等危险特性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矿物油、废涂料、废粘合剂、废密封剂、废沥青、废石棉、废电池等,应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收集存放。

 六、 就地处置措施

 6.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利用的原则,提高建筑垃圾处置利用水平。

 6.2 具备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能力的施工单位,应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建筑垃圾加工区及产品储存区,提升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水平及再生产品质量。

 6.3 工程渣土、工程泥浆采取土质改良措施,符合回填土质要求的,可用于土方回填。

 6.4 工程垃圾中金属类垃圾的就地处置,宜通过简单加工,作为施工材料或工具,直接回用于工程,如废钢筋可通过切割焊接,加工成马凳筋、预制地坪配筋等进行场内周转利用;或通过机械接长,加工成钢筋网片,用于场地洗车槽、工具式厕所、防护门、排水沟等。

 6.5 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中无机非金属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置,宜根据场地条件,设

 置场内处置设备,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篇五: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实施方案

 目录

 一、总体要求 二、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策划 三、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分类 四、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 五、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收集与存放. 六、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置 七、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排放控制

 一、总体要求 1.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量化应遵循“源头减量、分类管理、就地处置、排放控制”的原则。

 1.2 落实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中的減量化目标和措施。建筑垃圾減量化措施费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1.3 建立建筑垃圾减量化奖惩考核目标与制度,明确分包单位责任,监督和激励分包单位落实减量化目标与措施。

 1.4 施工全过程积极推进信息化、绿色化、工业化的新型建造方式。

 1.5 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项目应当基于 BIM 技术强化设计、施工阶段的全专业一体化协同配合,保证设计深度满足施工需要,减少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

 1.6 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应及时编制建筑垃圾減量化专项方案,确定减量化目标,明确职责分工,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和保障措施,做好建筑垃圾减量化在项目实施前的顶层设计。

 1.7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体系,充分依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统筹人力设备、材料、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

 1.8 在施工现场主入口处宜设立建筑垃圾排放量公示牌,可与智慧工地系统联网,并及时更新,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二、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策划

 2.1 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減量化专项方案》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总体策划、源头减量措施、分类收集与存放措施、就地处置措施、排放控制措施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

 2.2 编制依据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以及工程所在地建筑垃圾减量化相关政策等。

 2.3 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类型、工程规模、结构形式、装配率、交付标准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

 2.4 总体策划应包括减量化目标、工作原则、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工程各施工阶段建筑垃圾成因分析及产生量预估。

 2.5 施工现场源头减量措施应包括设计深化、施工组织优化、永临结合、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重复利用、施工过程管控等。

 2.6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措施应包括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点与堆放池的布置及运输路线等。

 2.7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就地处置措施应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等就地利用措施。

 2.8 排放控制措施应包括出场建筑垃圾统计和外运等 2.9 保障措施应包括人员、经费、制度等保障。

 三、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分类 3.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 3.1.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按《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

 3.1.2施工现场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其他类。

 金属类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废弃物质,如废弃钢筋、铜管、铁丝等。

 无机非金属类包括天然石材、土制品、砂石及硅酸盐削品的固体废弃物质,如混凝土、砂浆、水泥等。

 其他类指除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以外的固体废弃物质,如轻质金属夹芯板、石膏板等。

 3.2 鼓励以末端处理为导向对建筑垃圾进一步细化分类。

 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分类表

 地下结构阶段 主体结构阶段 装修及机电安装阶段 金属类 钢筋、铁丝、角钢、型钢、废卡扣(脚手架)、废钢管(脚手架)、废螺杆等 钢筋、铜管、钢管(焊接、SC、无缝)、铁丝、角钢、型钢、金属支架等 电线、电缆、信号线头、铁丝、角钢、型钢、涂料金属桶、金属支架等 废电箱、废锯片、废钻头、焊条头、废钉子、破损围挡等 废锯片、废钻头、焊条头、废钉子、破损围挡等 废锯片、废钻头、焊条头、废钉子、破损围挡等 无机非 金属类 混凝土、碎砖、砂石、素混凝土柱头水泥等 混凝土、砖石、砂浆、腻子、玻璃、砌块、碎砖、水泥等 瓷砖边角料、大理石边角料、碎砖、损坏的洁具、损坏的灯具、损坏的井盖(混凝土类)、涂料滚筒、水泥等 其他类 木模板、木方、木制包装、纸质包装、塑料包装、塑料、塑料薄膜、防尘网、安全网、废毛刷、废毛毡、废消防箱、废消防水带、编织袋、废胶带、防水卷材、预制柱头、灌注柱头、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木模板、木方、塑料包装、塑料、涂料、玻化微珠、保温板、岩棉、废毛刷、安全网、防尘网、塑料薄膜、废毛毡、废消防箱、废消防水带、编织袋、废胶带、防水卷材、木制包装、纸质包装、轻 质金属夹芯板等 木材、木制包装、纸质包装、涂料、乳胶漆、苯板条、塑料包装、塑料、废毛刷、废消防水带、編织袋、废胶带、机电管材、轻质金属夹芯板、石膏板等

 四、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 4.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通过施工图纸深化、施工方案优化、永临结合、临时设施和間转材料重复利用、施工过程管控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4.2 施工单位应在不降低设计标准、不影响设计功能的前提下,与设计人员充分沟通,合理优化、深化原设计,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拆改、变更产生建筑垃圾。

 4.2.1 地基基础优(深)化设计:结合实际地质情况优化基坑支护方案、优化桩基础深度等; 4.2.2 主体结构优(深)化设计:优化并少异形复杂节点、节约使用结构临时支撑体系周转材料等; 4.2.3 机电安装优(深)化设计:采用机电管线综合支吊架体系、机电结构连接构件优先预留预埋、机电装配式等。

 4.2.4 装饰装修优(深)化设计:采用装配式装修、机电套管及末端预留等。

 4.3在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对具备条件的施工现场,水、电、消防、道路等临时设施工程实施“永临结合”,并通过合理的护措施,确保交付时满足使用功能需要。

 4.3.1 临时市政管线可利用场内正式市政工程管线; 4.3.2 现场临时绿化可利用场内原有及永久绿化; 4.3.3 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充分利用原有及永久道路基层,并加设预制拼装可周转的临时路面,如钢制

 路面、装配式混凝土路面等,加强路基成品保护; 4.3.4 现场临时围挡应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围墙,或永久围墙; 4.3.5 现场临时用电应根据结构及电气施工图纸,经现场优化选用合适的正式配电线路; 4.3.6 临时工程消防、施工生产用水管道及消防水池可利用正式工程消防管道及消防水池; 4.3.7 现场垂直运输可充分利用正式消防电梯; 4.3.8 地下室临时通风可利用地下室正式排风机及风管。

 4、4 施工现场办公用房、宿舍、工地围挡、大门、工具棚、安全防护栏杆等临时设施推广采用重复利用率高的标准化设施。

 4.5 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方案,合理确定施工工序,实现精细化管理。

 4.6 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4.61 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和标高,合理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序,平衡挖方与填方量减少场地内土方外运量; 4.6.2 根据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精确计算材料用量,鼓励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减少基坑支护量; 4.6.3 根据现场环境条件,优先选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如:可拆卸式锚杆、金属内支撑、SMW 工法桩、钢板柱、装配式坡面支护材料等; 4.6.4 在灌注桩施工时,采用智能化灌注标高控制方法,减少超

 灌混凝土,减少桩头破除建筑垃圾量; 4.6.5 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的工程,地下连续墙经防水处理后作为地下室外墙,减少地下室外墙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 4.6.6 深大基坑开挖需设置栈桥时,优先选用钢结构等装配式结构体系,并充分利用原基坑支护桩和混凝土支撑作为支撑体系。

 4.7 在主体结构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4.7.1 钢筋工程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现场设置钢筋集中加工场,从源头少钢筋加工产生的建筑垃圾。钢筋连接采用螺纹套连接技术; 4.7.2 地面混凝土浇筑采用原浆一次找平,实现一次成型。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及高精度砌体施工技术,减少内外墙抹灰工序。建筑材料通过优化排版定尺加工,减少现场切割加工量; 4.7.3 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免临时支撑体系,如:利用可拆卸重复利用的压型钢板作为楼板底模等。采用临时支撑体系时,优先采用可重复利用、高周转、低损耗的模架支体系,如:自动能升(顶升)模架支撑体系、管件合一的脚手架、金属合金等非易损材质模板、可调节墙柱龙骨、早拆模板体系等。

 4.8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4.8.1 机电管线施工前,根据深化设计图纸,对管线路由进行空间复核,确保安装空间满足管线、支吊架布置及管线修需要; 4.8.2 安装空间紧张、管线敷设密集的区域,应根据深化设计图纸,合理安排各专业系统间施工顺序,避免因工序倒置造成大面积拆

 改; 4.8.3 设备配管及风管制作等优先采用工厂化预制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减少现场加工产生的建筑垃圾。

 4.9 在装饰装修工程中,可取以下措施。

 4.9.1 推行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施工,加强协同管理,避免施工拆改; 4.9.2 门窗、幕墙、块材、板材等采用工厂加工、现场装配,减少现场加工产生的建筑垃圾; 4.9.3 推广应用轻钢龙骨墙板、ALC 墙等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的建筑围护材料。

 4.10 应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物资采购、运输计划,选择合适的储存地点和储存方式,全面加强采购、运输、加工、安装的过程管理。鼓励在一定区城范围内统筹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的调配。

 4.11 鼓励采用成品窖井、装配式机房、集成化厨卫等部品部件,实现工厂化预制、整体化安装。

 4.12 应结合施工工艺要求及管理人员实际施工经验,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预制下料排版及虚拟装配,进一步提升原材料整材利用率,精准投料,避免施工现场临时加工产生大量余料。

 4.13 设备和原材料提供单位应进行包装物回收,减少过度包装产生的建筑垃圾。

 4.14 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进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严把施工

 质量关,强化各工序质量管控,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或修补。加强对已完工工程的成品保护,避免二次损坏。

 4.15 应结合 BIM、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全过程管理机制。鼓励采用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建垃圾减量化管理与施工现场各项管理的有机结合。

 4.16 应实时统计并监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排放。

 五、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收集与存放 5.1 应制定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管理制度,包括建筑垃圾具体分类,分时段、分部位、分种类收集存放要求,各单位各区域建筑垃圾管理责任,台账管理要求等。

 5.2 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分类收集及存放。

 5.2.1 结合土方回填对土质的要求及场地布置情况,规划现场渣土暂时存放场地。对暂时存放的工程渣土做好覆盖,并确保安全稳定; 5.2.2 施工时产生的泥浆应排入泥浆池集中堆放,泥浆池宜用不透水、可周转的材料制作。

 5.3 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分类收集及存放。

 5.3.1 应设置垃圾相对固定收集点,用于临时堆放; 5.3.2 应根据垃圾尺寸及质量,采用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收集,提升收集效率; 5.3.3 应设置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其他类等垃圾的堆放池,

 用于垃圾外运之前或再次利用之前临时存放。易飞扬的垃圾堆放池应封闭。垃圾堆放池宜采用可重复利用率高的材料建造; 5.3.4 垃圾收集点及堆放池周边应设置标识标牌,并采取喷淋、覆盖等防尘措施,避免二次污染。

 5.4 施工现场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等危险特性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矿物油、废涂料、废粘合剂、废密封剂、废沥青、废石棉、废电池等,应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收集存放。

 六、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置 6.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置,应因地制宣、分类利用的原则,提高建筑垃圾处置利用水平。

 6.2 具备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能力的,应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建筑垃圾加工区及产品储存区,提升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水平及再生产品质量。

 6.3 工程渣土、工程泥浆采取土质改良措施,符合回填土质要求的,可用于土方回填。

 6.4 工程垃圾中金属类垃圾的就地处置,宜通过简单加工,作为施工材料或工具,直接回用于工程,如废钢筋可道过切割焊接,加 工成马凳筋、预制地坪配筋等进行场内周转利用;或通过机械接长,加工成钢筋网片,用于场地洗车槽、工具式厕所、防护门、排水沟凳。

 6.5 工垃圾和拆除垃圾中无机非金属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置,宜根

 据场地条件,设置场内处置设备,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6.5.1 再生粗骨料可用于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层中;将再生粗骨料填并压浆形成再生混凝土,可用于重力式挡土墙、地下管道基础等结构中; 6.5.2 高强度混凝土再生粗骨料通过与粉煤灰混合,配制无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可用作填料和路基; 6.5.3 废砖瓦可替代骨料配制再生轻集料混凝土,用其制作具有保温等功的轻集料混凝土构件(板、砌块)、透水性便道砖及花格、小品等水泥制品。

 6.6 施工现场难以就地利用的建筑垃圾,应制定合理的消防、防腐及环保措施,并按相关要求及时转运到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进行资源化处置和再利用。

 七、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排放控制 71 施工单位应对出场建筑垃圾进行分类称重(计量)。禁止携载分类垃圾的运输车辆出场。

 7.2 建筑垃圾每次称重(计量)后,应及时记录且须按各类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実处理情况填写,并保持记录的连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记录应留存备查。记录分为日常记录表和统计表。

 7.3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称重(计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标定,保证获取数据的准确性。

 7.4 鼓励现场淤泥质工程渣土、工程泥浆经脱水或硬化后外运。

 7.5在施工现场出入口等显著位置宜实时公示建筑垃圾出场排放量。

 7.6出场建筑垃圾应运往符合要求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或消纳场所。

 7.7 严禁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排放。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篇六: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1 -

 工程

 建筑垃圾清运、处置作业方案

 施工单位名称榆林市广泽保洁服务有限公司 编制人姬霆 编制日期2011.6.26

  - 2 -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一、 、工程简介 对工程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二、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运输单位

 工程范围

 质量要求

 工期要求

 工程量统计 分项工程名称 面积 数量 结构形式 预计建筑垃圾量 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

  粪便处理

 工程进度计划 分项工程名称 5 10 15 20 25

  - 3 - 第二部分建筑垃圾运输 一、建筑垃圾产生情况 工程平面尺寸

 建筑垃圾产生总量 80 万方------100 万方 建筑垃圾产生类型 建筑垃圾、弃料、余泥含泥浆及废弃物 建筑垃圾工期要求 二年 建筑垃圾运输及处置要求 1.将建筑垃圾处理到正规的建筑垃圾储运消纳场地 2.不能将建筑垃圾乱倒乱卸 3.保证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整洁 4.防止垃圾运输过程的遗散扬尘 二、建筑垃圾运输情况 1、消纳场选择 由于贵公司建筑垃圾储量极大需分散处理。通过我公司工作人员对贵公司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考察暂选定以下三个场地作为此建筑垃圾消纳场。

  1 、榆林市经济开发区航空加油站东南侧三岔湾沟壑回填。

 2 、上郡路榆天化向东北 2 公里处沟壑回填。

 3 、横山县响水镇河渠回填。

 2、路线选择 见附图1

 3、运输计划 据施工进度由施工方安排及时清运。在运输建筑垃圾时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行不得丢弃、遗撒建筑垃圾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

 4、施工组织及现场管理措施

  - 4 - 1 、施工现场防尘措施临时搭设围挡运送垃圾时车下垫草帘子并清洗轮胎保证出工作区域车辆不带泥上路。

 一、 施工现场防尘措施临时搭设围挡路面回填后采用机械夯实保证次日车辆通行运送建筑垃圾时车下垫草帘子并清洗轮胎保证出工作区域车辆不带泥上路。

 二、 防止施工扬尘管理措施 每开始施工由专人负责指挥交通至施工完毕后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并清扫干净防止扬尘。

 三、 防止建筑垃圾运输遗散扬尘管理措施 建筑垃圾运输车采用封闭式保证建筑垃圾车不超载 以防止运输车遗散扬尘。

 四、 防止建筑垃圾乱倒乱卸管理措施 将建筑垃圾卸到市政部门指定的消纳地点保证做到不乱倒乱卸。

 五、 现场周边的环境保护措施 1当日的工作完成后将施工现场回填夯实并清扫干净以保证周边环境整洁。

 2防止施工扬尘管理措施 每天开始施工由专人负责指挥交通至施工完毕后将需要运走的垃圾及时运走并清扫干净防止扬尘。

 3防止建筑垃圾运输遗散扬尘管理措施

  - 5 - 建筑垃圾运输车采用封闭式保证建筑垃圾车不超载 以防止运输车遗散扬尘。

 4防止建筑垃圾乱倒乱卸管理措施 将建筑垃圾卸到市政部门指定的消纳地点保证做到不乱倒乱卸。

 5现场周边的环境保护措施 当日的工作完成后将施工现场回填夯实并清扫干净以保证周边环境整洁。

 三、确保安全文明清运输组织措施 顺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39 号落实市委市政府精神严格执行榆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特制定此方案。

 1、为保证建筑垃圾安全文明清运本公司决定成立建筑垃圾清运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主要任务负责清运建筑垃圾确保日产日清保证安全文明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环境。

 2 清运的工序方法 为了确保建筑垃圾的文明安全清运本公司决定分类定时清理。

 1施工现场必须设密闭式垃圾站或大容量垃圾箱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存放。

 2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清运时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 6 - 3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采用封闭式专用垃圾通道或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洒。

 3.投入的主要机械

 为了确保建筑及生活垃圾能及时安全文明清运 本公司决定投入洒水车 1台长安密封式垃圾车 5 台、东风多利卡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5 台柳工 50 铲车1 台大小生活垃圾箱 20 个。

 4劳动力安排计划 为了确保建筑及生活垃圾能及时安全文明清运 本公司决定安排司机 10 名负责人 2 名协调员 1 名。确保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附件 1 垃圾处理成本测算 根据榆林市垃圾清运收费标准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三个环节的成本分别为 ⑴ 收集成本 C收集 =

 元/吨.次 ⑵ 运输及转运成本

  C运输 =

 元/吨公里 ⑶ 处理、处置成本C处置 C处理 =

 元/吨 ⑷ 收缴处理费税费 C税费 =

  元/吨

 ⑸ 单位总成本C总

  - 7 - C总 = C收集C运输 C处置 C税费 

 元/吨 附件 2 防止垃圾运输撒漏承诺书

 按照 《榆林市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市政府令第 71 号 和 《榆林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市政府令第 100 号有关规定我公司在垃圾运输施工中将加强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的运输管理防止运输过程中因撒漏污染市容环境现象的发生特作如下承诺 一、制订完善的清理运输方案和实施计划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后进行建筑垃圾清运。

 二、承运单位具有运输散体物料《道路运输证》 并带有防止建筑垃圾撒漏设施。

 三、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超载和苫盖实施监督超载或苫盖不严的不得驶出现场。

 四、对驶出现场的运输车辆进行清洗未冲洗干净的不得驶出现场。

 五、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建筑垃圾承运单位签订合同中明确双方防止污染市容环境的责任。合同条款的 5作为防止撒漏污染市容环境保证金。

 六、如发生因建筑垃圾超载、苫盖不严、带泥上路污染市容环境事件按照《天津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愿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

  承诺单位章 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篇七: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家沱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土建及安装工程

 垃圾分类处理及减量化专项方案

 重庆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编 制:

 审 核:

 日 期: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4 三、总体策划........................................................ 6 1、减量化目标 ................................................... 6 2、工作原则 ..................................................... 6 3、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 6 4、工程各阶段建筑垃圾成因分析及产量预估 ......................... 7 四、控制措施....................................................... 11 1、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 .......................................... 11 2、建筑垃圾再开发和利用 ........................................ 15 五、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处置措施................................... 21 1、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

 ...................................... 21 2、生活及办公类垃圾 ............................................ 22 3、垃圾分类堆放要求 ............................................ 25 4、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置

 ................................ 26 5、垃圾的运输 .................................................. 27 六、保障........................................................... 31 措施............................................................... 31

 为解决工程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等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的产生,实现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促进绿色建造发展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体现环保施工新理念,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展示我公司施工现场新风貌,使工程在施工中和建成后都成为文明工程。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101 号)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手册》(试行)2020 年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 13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 50743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0 《再生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443 《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T 468 《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CJ/T 400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实心砖》JG/T 505

 二、工程概况

 重庆李家沱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项目勘察和设计建设地点位于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占地 24400 平方米。主要构(建)筑物包括: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及精细格栅、AAO 池及膜生物反应池、接触池、鼓风机房及变配电室、加氯加药间、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生产管理楼、出水监测间、传达室大门。

 拟建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量 4.0×104m3/d;部分构(建)筑物按远期 8.0×104m3/d 进行土建建设,设备按污水处理量 4.0×104m3/d进行安装。

 拟建建筑一览表 序号 编号 名 称 规 格 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建筑高度(m) 数量 结构形式 1 粗格栅及提升泵房 L×B×H=22.1×17.2×19.4m

  332.78

  1 座 钢筋砼 2 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及精细格栅 L×B×H=50.2×6.70×4.5m

  365.45

  1 座 钢筋砼 3 AAO池及膜生物反应池2 1008.918m AO池 L×B×H=104.8×40.6×7.45m

  4432.08

  1 座 钢筋砼 MBR膜反应池 L×B×H=25×40.6×5.65m 542.21 1084.42 13.6 1 座 上部:框架结构

 池体:钢筋砼 膜设备间 745.2 ㎡ 745.2 745.2 6.7 1 座 框架结构 4 接触池及巴氏计量槽 L×B×H=29.8×20×4.75m

  646.8

  1 座 钢筋砼 5 鼓风机房及变配电室 1020.84 ㎡ 1020.84 1020.84 6.7 1 座 框架 6 加氯加药间 365.76 ㎡ 365.76 365.76 7.2 1 座 框架 7 污泥浓缩池 R=6.4m H=2.2m

  273.04

  2 座 钢筋砼 8 污泥脱水间 252.56 ㎡ 252.56 274.74 13.5 1 座 框架 9 除臭生物滤池 成套设备

  91.76

  1 座 成套设备 水箱间 24.20 ㎡ 24.2 24.2 4.5 1 座 框架 10 生产管理楼 880.18 ㎡ 880.18 506.58 8.4 1 座 框架 11 出水监测间 21.28 ㎡ 21.28 21.28 3.6 1 座 框架 12 传达室及大门 240.89 ㎡ 40.89 40.89 4.2 1 座 框架

 三、总体策划

 1 、减量化目标 项目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建质〔2020〕46 号)要求,实现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 300 吨 2 、工作原则

  深入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有效实施,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控,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机制,推动工程建设生产组织模式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工程建筑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有准备减少工程全寿命期的建筑垃圾排放,不断推进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统筹考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推进绿色施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在工程建设阶段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根据工程建筑实际情况,整合社会和行业资源,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并最终实现目标。

  推动技术管理创新,并及转化创新成果,实现精细化施工管理,为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提供保障。

 3 、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自 2005 年建设部颁发《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以来,我司对建筑垃圾进行强制管理,严格按照要求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

 中。为此,项目经理部建立建筑垃圾处理保证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培训。

 项目经理为建筑垃圾减量产生目标管理小组组长; 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为副组长; 其他生产部门为组员。

 组长:负责统筹管理。

 副组长:根据项目生产进度,制定详计划,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抽查及评定,对分项工程完工后作出总结。对比计划目标和实际情况的出入,然后做出下阶段的调整。

 组员:按副组长制定的目标计划实施,并对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统计,然后上报。

 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 生产负责人档案员质量员安全员施工员材料员库管施工员财务 4 、工程各阶段建筑垃圾成因分析及产量预估 施工期间建筑垃圾成份分析:

 4.1、土石方工程:

 该阶段主要垃圾为植被,土石方渣土。

 场内原有地面的构(建)筑物,工程占地 24400 平方米,植被面积约占 20000 平方米,主要以草和少许冠木为主; 土石方开挖总量约 7 万立方米,弃置方约 6.5 万立方米; 场内原有 2 层民房一栋,拆除后产生砖类垃圾约 200 立方米。

 4.2、主体结构工程:

 该阶段主要垃圾为钢筋、模板、混凝土 钢筋:主要为加工后不能再利用的余料; 模板:主要为加工后不能再利用的余料; 混凝土:主要为未浇筑完的余料和桩基础浮浆、凿毛、破模剔打后的垃圾。

 4.3、装饰装修工程:

 该阶段主要垃圾为砂浆、砌块、饰面砖角料、包装袋等。

 砂浆:主要为建筑抹灰、贴地面砖墙面未用完砂浆及落地灰; 砌块:主要为砌体未用完且单块小于 1/3 的砌块; 饰面砖角料: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地砖角料、墙砖角料、石膏板角料等装修板材角料; 包装袋:主要为袋装水泥、腻子灰、地砖墙砖外包装及其他装修材料外包装; 4.4、其他:无法再次利用的给排水管管材余料、场区内其他联络管网余料、电线余料等。

 生活垃圾:生活区施工作业人员所产生的一般生活垃圾及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

 4.5 在施工现场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成分一致,其主要构成如下:

 4.6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预计建筑垃圾产生比例 垃圾成分 预估建筑施工垃圾组成比例 施工垃圾主要组成部分占其材料购买量的比例 土石方工程 主体工程 装修工程 安装工程 植被 20 - - - - 渣土 25 - - - - 金属余料 - 2 1 2 1~3 木材余料 - 8 2 - 1~5 混凝土 - 5 3 - 3~12 砂浆 - - 5 - 1~4 砌块 - - 6 - 1~3 饰面砖 - - - 3 1~3 其他 - - - 8 2~5 区域

 垃圾类型

 处理方式

 指

 标

 办公区及生活区垃圾办公区及生活区垃圾

 有毒有害 废旧电池、打印机墨盒、复印机墨盒、日光灯管 弃置 全部 实行 分类 管理 和弃 置

 分类 管理 率 100%;

 弃置 处理 守法 率 100% 可回收无毒无害 纸类:办公用纸、复印纸、信封信纸、报刊广告纸、包装纸、纸箱盒; 塑料类:塑料袋、包装泡沫、塑料布、塑料包装、塑料办公用品、保鲜膜; 瓶罐类:酒瓶、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 回收变卖 不可回收无毒无害 生活垃圾,包括纸巾、厕纸、复写纸、蜡纸 弃置 施工区域垃圾施工区域垃圾

 有毒有害 化学稀料、废油漆、油漆桶、聚苯板、涂料、防水卷材边角余料、石棉瓦碎块 弃置 可回收无毒无害 木材、各种钢材及有色金属的边角余料、材料包装品(盒、纸、桶、箱、袋)、废旧密目网、废旧橡胶制品 回收变卖 不可回收无毒无害 破碎砖头瓦块、混凝土渣块、破碎石材、过期水泥、破碎陶瓷及玻璃制品 不可二次利用的弃置

 管材线材 - - - 4 1~2 生活垃圾 - - - 4 2~4 厨余垃圾 - - - 2 3~5 垃圾产生量(kg/m2)

 150 50 50 50 -

 四、控制措施

 1 、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 1.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可通过施工图纸深化、施工方案优化、永临结合、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重复利用、施工过程管控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1.2、在不降低设计标准、不影响设计功能的前提下,与设计人员充分沟通,合理优化、深化原设计,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拆改、变更产生建筑垃圾。

  ⑴地基基础优:结合实际地质情况优化基坑支护方案、优化基础埋深和桩基础深度等;

  ⑵主体结构优:优化并减少异形复杂节点、节约使用结构临时支撑体系周转材料等;

  ⑶机电安装优:采用机电管线综合支吊架体系、机电结构连接构件优先预留预埋、机电装配式等; ⑷装饰装修优:采用装配式装修、机电套管及末端预留等。

 1.3、在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情况下,施工现场,水、电、消防、道路等临时设施工程实施“永临结合”,并通过合理的维护措施,确保交付时满足使用功能需要。

 ⑴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利用原有及永久道路基层,并加设预制拼装可周转的临时路面,如:钢制路面、装配式混凝土路面等,加强路基成品保护;

 ⑵现场临时围挡应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围墙,或永久围墙;

 ⑶现场临时用电应根据结构及电气施工图纸,经现场优化选用合适的正式配电线路;

 ⑷临时工程消防、施工生产用水管道及消防水池可利用正式工程消防管道及消防水池;

 ⑸现场垂直运输可充分利用正式消防电梯;

  ⑹地下室临时通风可利用地下室正式排风机及风管;

  ⑺临时市政管线可利用场内正式市政工程管线;

  ⑻现场临时绿化可利用场内原有及永久绿化。

 1.4、施工现场办公用房、宿舍、工地围挡、大门、工具棚、安全防护栏杆等临时设施采用重复利用率高的标准化设施。

 1.5、优化施工方案,合理确定施工工序,实现精细化管理。

  1.6、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和标高,合理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平衡挖方与填方量,减少场地内土方外运量;

  ⑵基坑支护选用无肥槽工艺,例如地下连续墙、护坡桩等垂直支护技术,避免放坡开挖,减少渣土产生;

  ⑶根据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精确计算材料用量,鼓励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减少基坑支护量;

 ⑷根据现场环境条件,优先选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如:可拆卸式锚杆、金属内支撑、SMW 工法桩、钢板桩、装配式坡面支护材料等;

 ⑸在灌注桩施工时,采用智能化灌注标高控制方法,减少超

 灌混凝土,减少桩头破除建筑垃圾量;

 ⑹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的工程,地下连续墙经防水处理后作为地下室外墙,减少地下室外墙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

  ⑺深大基坑开挖需设置栈桥时,优先选用钢结构等装配式结构体系,并充分利用原基坑支护桩和混凝土支撑作为支撑体系。

 1.7、在主体结构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钢筋工程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现场设置钢筋集中加工场,从源头减少钢筋加工产生的建筑垃圾。钢筋连接采用螺纹套筒连接技术;

  ⑵地面混凝土浇筑采用原浆一次找平,实现一次成型,减少二次找平。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及高精度砌体施工技术,减少内外墙抹灰工序。建筑材料通过排版优化采用定尺,减少现场切割加工量;

  ⑶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免临时支撑体系,如:利用可拆卸重复利用的压型钢板作为楼板底模等。采用临时支撑体系时,优先采用可重复利用、高周转、低损耗的模架支撑体系,如:自动爬升(顶升)模架支撑体系、管件合一的脚手架、金属合金等非易损材质模板、可调节墙柱龙骨、早拆模板体系等。

 1.8、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机电管线施工前,根据深化设计图纸,对管线路由进行空间复核,确保安装空间满足管线、支吊架布置...

篇八: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完整版(附任务分解表)

  为深入贯彻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9〕69 号)精神,全面推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促进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统筹推进其他固体废物处置,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工作原则

  党建引领,示范带动。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载体。依靠街道(社区)、乡镇(村)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率先垂范的具体行动,带动群众共同谋划、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要求,将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建立责任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强力抓紧推进。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科学高效的准入机制,引入专业化的回收资源利用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加强宣传发动,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生动局面,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

  因地制宜,城乡统筹。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并进”思路,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在参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村发展和农户接受程度,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将垃圾分类和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提升农户开展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持久性。

  常态管理,制度保障。按照“全面推进,整体提升”思路,及时总结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建立一套完备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管部门执法监督、收运单位和责任单位相互监督、新闻媒体和热心市民社会监督等工作机制,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工作目标

  2020 年,全面启动建成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初步形成党建引领、宣传发动、体系建设等有效做法。各级公共机构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和收集设施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建成东区东华街道、炳草岗街道,西区河门口街道、清香坪街道,仁和区大河中路街道、仁和镇、前进镇,钒钛新城和攀西科

 技城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县城、乡镇和农村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县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25%以上,力争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50%,分类设施设置率达到 40%。

  到 2022 年,继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中心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系统,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到 2025 年,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延伸工作范围,全市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系统。县城、乡镇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显著提高。

  四、分类标准

  (一)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等。

  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厨余垃圾可称为餐厨垃圾,泛指厨余垃圾、餐饮垃圾和易腐垃圾。主要包括:居民家庭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壳、

 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厨余垃圾;企业和公共机构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餐饮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场所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易腐垃圾。

  其他垃圾是指个人在单位和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以外的生活废弃物。

  (二)农村采用农户初次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二次四分法”。农村生活垃圾“二次四分法”是指农户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分成“易腐烂”“不易腐烂”两类,分别投放至标准化两格式垃圾桶或两个独立垃圾桶;村保洁员在农户初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拣,对“易腐烂”垃圾采取堆肥资源化利用,对“不易腐烂”垃圾再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

  五、建立健全分类收运处置体系

  根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攀枝花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责任区的责任单位是本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负责合理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开展分类知识宣传,指导监督分类投放行为,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形成生活垃圾类别、数量、去向等印证资料,协调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

  (一)建立分类源头减量体系。引导生产企业规范商品包装设计,减少包装材料使用。推进快递行业绿色发展,鼓励生产使用可循环、可降解和易于回收的包装材料,大幅降低快递包装耗材。倡导低碳生

 活、适度消费,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倡导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鼓励餐饮单位引导消费者践行“光盘行动”。加大“限塑令”执行力度,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逐步减少塑料袋使用,尽量在源头减少各类生活垃圾产生。

  (二)建立分类前端收转运体系。加快各区域生活垃圾收集容器的更换和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箱房、桶站、垃圾车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19)喷涂统一、规范、清晰的标志和标识。以确保全程分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分类后各类生活垃圾的分类运输系统。有害垃圾收运必须由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收运可采取预约收运和定期收运方式,定期收运的,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一次。日常居民分类投放的厨余垃圾,由专业企业定点定时收运。可回收物由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定期收运,原则上每星期不少于一次。其他垃圾应逐步实现定点投放、定时收运,务必做到“日产日清”。各县(区)利用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套建设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和可回收垃圾暂存点,应满足分类运输、暂存条件,符合密闭、环保、高效的要求。

  (三)建立分类末端处置体系。强化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监管,优化能力配置,实现医疗废弃物等有害垃圾集中规范处置。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强化企业产品及包装物回收再利用责任,积极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建设;优化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逐步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有机融合,实施预约上门服务,提高废旧家具、家电的回收利用水平;鼓励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努力构建再生资源收集、分拣、运输、加工和利用完整产业链。加快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在 2020 年投入运营,严禁厨余垃圾饲养禽畜。进一步完善乡镇生活垃圾中转设施,深化“户分、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强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监管。

  六、重点工作任务

  (一)推动形成分类新风尚。

  1.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公益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畅通参与渠道,使群众意见更好地转化为政府决策,形成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新风尚。

  2.深入抓好学校教育。以中小学为重点,深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好氛围。

  3.广泛开展青少年志愿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深入基层、社区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和服务等志愿活动,主动践行低碳、环保、公益的绿色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其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4.深入实施家庭主题活动。面向广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主题实践等活动,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5.公共机构先行先试。在各党政机关和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率先实行生活垃圾分类。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和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经营场所,比照公共机构积极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要求。

  6.开展示范片区建设。各县(区)以街道(乡镇)为单位,整体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全覆盖、分类类别全覆盖、设施体系全覆盖”标准,选取条件相对成熟的街道开展示范片区建设。鼓励积极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乡镇)和示范社区(村)。

  (二)规范设置分类收集设施。

  1.居民小区选择合适区域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每个小区至少设置 1 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引导居民按照分类标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2.单位办公场所按照规范和实际需求设置可回收、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3.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客运站及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场所,应按照规范和实际需求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种收集容器。厨余垃圾产生量较多的公共场所,还应增加设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

 4.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应统一标志内容,形状相对一致,并做好日常管护,确保整洁美观。

  (三)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合理规划垃圾集中投放点,按照区域共享的原则设置乡镇垃圾转运站,配齐配足各类收转运车辆,构建统一完整、运转顺畅、闭环高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分类模式。鼓励采取“二次四分法”实施分类。

  (四)统筹推进其他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作。

  1.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结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进一步摸清工业、医疗等重点行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落实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全过程监管职责,严厉查处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

  2.深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提高生产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强化资源高效利用和精深加工,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静脉产业园,着力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积极推动矿山企业改进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减少矿业固体废物,切实加强尾矿库风险预警和防控,严防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3.统筹推进农业固体废物治理。积极探索构建“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健全秸秆、废弃农用薄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置体系,提

 高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和处置水平。鼓励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可降解的农用薄膜覆盖物。积极推动秸秆综合回收利用。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畜禽养殖场(小区)应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雨污分流设施和畜禽粪便贮存、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设施,或者委托第三方代为处理处置。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

  4.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严格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推动工程建设和施工单位、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企业依法依规处置建筑垃圾,进一步落实建筑垃圾核准和建筑垃圾运输联单制度。按照“源头减量、规范处置、资源再生”原则,建立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推进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推广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因地制宜推行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城管执法局牵头,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做好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各县(区)政府、钒钛新城管委会、攀西科技城管委会要切实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党政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工作机制。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充分履行各自职责,协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负责指导本行业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二)强化工作保障。各县(区)政府、钒钛新城管委会、攀西科技城管委会要配备专业力量,加强技术指导,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工作的可行模式,总结有效经验。市、县(区)两级财政要加大生活垃圾分类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性资金。

  (三)创新机制体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

篇九: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筑垃圾清运处置方案

  日 期:

 年

 月

  日

 工程名 称

 工程地址

 建设单位

 负责人 电

 话 负责人 电

 话 负责人 电

 话 负责人 电

 话

  施工单位

 运输单位

 监理单位

 建筑垃圾种类

 建筑垃圾数量

 ( 吨)

 消纳地点

 工程进度计划:

  年

  月

 日 开始至

 年

  月

 日 结束 运输车辆管理及防止渣土乱倒乱卸管理措施:

  防止施工扬尘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周边环境保障措施:

  拆除和装修工程的步骤、 程序、 方法及减量化措施、 现场分类、 回收利用方案、污染防治措施:

 备注:

 表格填写不下可附说明

篇十: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一、工程概况 ............................................................ 1

 二、建筑垃圾处置依据 .................................................... 1

 三、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 .......................................... 2

 3.1 建筑垃圾产生的原因 ............................................... 2

 3.2 控制对策 ......................................................... 2 四、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 ................................................ 2

 五、建筑垃圾处置措施 .................................................... 3

 5.1 组织管理 ......................................................... 3 5.2 责任分工 ......................................................... 3 5.3 组织机构图 ....................................................... 4 5.4 管理制度 ......................................................... 4 5.5 运输车辆配备 ..................................................... 5 5.6 施工现场要求 ..................................................... 5 5.7 运输企业及运输车辆要求 ........................................... 5 六、有效的管理措施 ...................................................... 6

 七、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 .................................................. 6

 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1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包含“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2#厂房等 4 项)(改扩建)”、“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 5#厂房(新建)”,位于北京通州区马驹桥,东临环科东一路(粮库东路),西邻铁道部出版社印刷厂一期,南邻北京凯隆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邻景盛北一街(桑德北路)。本工程共包含2#厂房、3#厂房及地下车库及连廊,总建筑面积 27613.81 ㎡。新建 5#厂房,总建筑面积 810.38 ㎡。

 序号 项目 内

 容 1 工程名称 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 2 建设单位 北京嘉通信瑞科技有限公司 3 监理单位 建研凯勃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圣帝国际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 施工单位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 建设地点 北京市通州区 二、建筑垃圾处置依据 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包括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 其设立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六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第十九条“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四十条“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101 号)第二十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实施监督管理 ”。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 139 号)第七条“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

 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2 应当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后,方可处置”。第十六条“建筑垃圾处置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 412 号令)序号第 101“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三、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 3.1 建筑垃圾产生的原因 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建筑活动中的三个环节:建筑物的施工生产,建筑物的使用和维修,建筑物的拆除。本方案主要针对前两项。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垃圾有开挖的土石方、碎石、混凝土、砂浆、桩头、包装材料等;使用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垃圾有装修类材料、塑料、沥青、橡胶等; 建筑垃圾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有:设计规划不当、材料选用不当或者超量、工人施工操作方法不当、工程变更等。客观原因主要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原因,如施工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和桩基施工中不得不废弃的桩头等,我们应尽量避免主观原因造成的垃圾和尽量减少客观原因产生的建筑垃圾。

 3.2 控制对策 在施工方案设计阶段,必须全面对比,选择合理的方案和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减少工程变更,减少建筑物垃圾。

 1)加强施工管理,现场的施工工人直接产生建筑垃圾,但目前他们大多数是农民工,素质较低,施工技术水平也比较低,一般采用手工操作,工人缺乏节能环保意识,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材料浪费和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因此采用机械化施工,提高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以避免施工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损伤和破坏; 2)提高结构施工精度,避免局部剔凿和修补,从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施工现场还应该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存放,以便处理。

 3)在施工阶段,更应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尤其是那些已经建好的工程,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进行变更,以免增加造价和建筑垃圾; 四、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 4.1 建筑垃圾中砖、瓦经清理可重复使用废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

 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3 洗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及地坪垫层和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蒸压粉煤灰砖等生产。

 4.2 建设工程中的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弄成碎屑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或用于制造中密度纤维板; 4.3 废金属、钢料等经分拣后送钢铁厂或有色金属冶炼厂回炼; 4.4 废玻璃分拣后送玻璃厂或微晶玻璃厂做生产原料; 4.5 废油毡填埋处理;基坑土及边坡土送烧结砖厂生产烧结砖,碎石经破碎、筛分、清洗后做混凝土骨料。

 五、建筑垃圾处置措施

 5.1 组织管理 成立项目建筑垃圾处理保证体系,从组织管理上保障垃圾清运造成的突发问题和困难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领导小组:

 组

 长:蔡桂银 副组长:及昱

 杜来生

 李建民 项目组员:邓克

 贾盼

 赵世存

 李更年

 王健

 纪宪尊

 王建勇

 李建岐

 王成

 田立鹏 5.2 责任分工 1)组长:蔡桂银 负责垃圾处理工作总体组织协调工作。

 2)副组长:及昱 负责制定垃圾处理中的技术措施,并根据垃圾处理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垃圾处理技术措施及各项保证措施的落实情况。

 3)副组长:杜来生

 李建民 负责突发事件处理和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

 3)组员:邓克

 贾盼

 赵世存

 李更年

 王健

 王建勇

 李建岐

 王成 负责垃圾清运工作的日常安排及检查保安在岗情况和保安人员检查力度情况。

 5)检查员:纪宪尊

  负责垃圾清运过程中检查点检查人员,填写运输车辆检查台账,垃圾消纳台账、

 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4 填写进门查证、出门查车记录。

 5.3 组织机构图

  5.4 管理制度 1)每周组织一次由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安全部、工程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2)在建筑垃圾、土方清运和土方回填阶段,在施工现场门口设立检查点,安排专人对进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进行逐一检查,并如实填写《进入施工现场运输车辆检查登记表》见附表 1,本表应填写完成,不得漏项。并加盖施工总承包单位工程项目部印章或由项目负责人签字。

 3)进出场车辆检查标准:进场车辆必须持有项目部统一发放的允许通行证,出厂时运输车辆轮带、底盘必须冲洗干净,不得留有泥印。

 4)留好检查点处的监控录像资料,以备检查。

 项目经理:蔡桂银 项目安全总监 李建民 项目总工程师 及昱 工程部 李建岐 安全部 纪宪尊

 技术部 邓克 贾盼

 商 务 合约部 李建民 田立鹏

 水电办公室 李更年 王建勇 王健 物资设备部 王成

 土建主体 装修施工队 其它专业分包 安 装 施 工执行经理:蔡桂银 项目生产经理 杜来生

 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5 5.5 运输车辆配备 阶段 车辆安排 桩基阶段

 土方回填阶段

 结构阶段

 建筑阶段

 5.6 施工现场要求

  1)现场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现场进出口设置冲洗车辆设备(含洗车池、沉淀池),出场时必须清扫干净,不污染马路。

 2)本工程设置一个 22 平方的封闭式垃圾站,顶部有防雨措施,管理制度及负责人,垃圾房外侧为蓝色,门扇刷蓝色油漆。门上方为垃圾分类名称(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3)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高于周围场地不小于 15 cm,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

  4)清理楼层施工垃圾时使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撤造成扬尘。施工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5)易飞扬的废料尽量保持湿润,如露天存放时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

  6)严禁将生活垃圾混入建筑垃圾中排放。生活垃圾设容器盛装,由环卫清洁公司负责清运。

 7)对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及时清理,始终保持建设施工现场整洁。

  5.7 运输企业及运输车辆要求

 1)建筑垃圾运输单位选择经当地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核准,具有建筑垃圾经营性运输服务资质。

 2)建筑垃圾运输车运行时间安排应避开交通高峰时段,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3)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应由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管理部门规定; 4)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容貌整洁、外观完整、标志齐全; 5)建筑渣土、垃圾清运到城市管理部门指定点倒放,不乱堆放,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6 6)严禁超载超高或私自改装运输车辆;

  7)建筑垃圾运输车厢盖宜采用机械密闭装置,开启、关闭时动作应平稳灵活、无卡滞、冲击现象。车辆装载完毕后,厢盖关闭到位,司机需检查车厢卸料门锁紧装置,保证锁紧有效、可靠。

 8)运输车辆的具体要求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并且运输企业必须定期检查运输车辆,对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严禁使用。

 6 有效的管理措施

 6.1 建立垃圾台账,对出场的垃圾进行记录已达到垃圾吨数总量的控制,记录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两种。每万平米产生垃圾不超过 350T。

 6.2 加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避免采用混合收集,减小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6.3 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建筑垃圾分配现场的施工人员分拣,提高可以回收的资源。

 6.4 施工现场配备一名工人专门负责垃圾站的管理,将垃圾类别的标志牌尽量做到清晰易识别,项目负责人每天对其检查和监督,争取切实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观念,保护好现场的环境。

 6.5 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建筑材料浪费及垃圾大量产生。

 6.6 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在施工现场上的许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员注意就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产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浆、混凝土、三分头砖等,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再利用,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费用。

  6.7 推广新的施工技术,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提高结构的施工精度,避免凿除或修补而产生的垃圾。避免不必要的建筑产品包装。

 7 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

  工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清理,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以达到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减少或消除对周边景观的视觉污染。

  7.1 清运场地设备。施工结束应及时撤离施工机械,对拆除的固体废物应集中收

 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7 集处理;

  7.2 清理场地表层。施工场地的废弃物,特别是垃圾、废弃土等,不得就地倾倒或堆放,及时清运弃于当地允许的地点。

 7.3 将建筑垃圾清运后,对施工现场应进行一次清理,尽量恢复原有地貌。

 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8 附件 1

 进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检查登记表 工程名称 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 建设单位 北京嘉通信瑞科技有限公司 施工总承包单位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许可手续编号 [2019]施[通]建字 0166 号110112201912170301 运输类型 □土方清运;□土方回填;□建筑垃圾清运;□其他 检查登记情况 序号 车牌号 运输企业 进出情况 是否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是否实际驶入或驶出 违规驶入或驶出的原因 对违规驶入或驶出车辆的处理情况 日期及具体时间 检查人员签字 备注 1

  2

  3

  填表说明:1、符合驶入要求:运输车辆持准运证且真实有效;符合驶出要求:运输车辆号牌无污损、车箱密闭装置闭合、车轮车身清洁不带泥。2、日期和具体时间应具体到 XX 年 XX 月 XX 日 XX 时 XX 分。

 3、“违规驶入或驶出原因”和“对违规驶入或驶出车辆的处理情况”应具体填写。4、以上项目不涉及的不填写,涉及的不得漏填。5、每页应加盖工程项目部施工总承包单位印章。6、此表存至工程项目结束。

  加盖施工总承包单位工程项目部印章或项目负责人签字(或加盖手签章)

推荐访问: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处置 垃圾 方案
上一篇: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方案2篇
下一篇: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方案9篇

Copyright @ 2010 - 2024 言曲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言曲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0214328号-1